联系我们

简报订阅

区域国别学院撤离德黑兰的三位研究生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和发表时评文章

2025年07月10日 14:41:31    来源:

自2022年起,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中东研究所选派研究生赴伊朗德黑兰大学世界研究院开展中长期访学项目。2025年6月,有两名博士研究生王雪羽、谢书缘,一名硕士研究生问国栋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在伊朗访学。其中,王雪羽自2023年10月4日起赴伊,至2025年6月19日回国,共计超过20个月;谢书缘与问国栋自2024年10月21日赴伊,至2025年6月19日回国,访学时间近8个月。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军事冲突,三人被迫中断学业,并于16日紧急撤离。在此过程中,他们作为在伊公派留学生,先后接受《南方周末》、《澎湃新闻》、《封面新闻》、《观察者网》等多家媒体采访并发表时评文章,向外界介绍伊朗局势的一手信息与撤离的亲历经验,引发广泛关注。

6月13日,问国栋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次日文章《中国留学生谈以色列袭击伊朗:“轰炸前一晚,小道消息铺天盖地”》上线。同日,问国栋与谢书缘接受《澎湃新闻》远程连线,次日文章《连线|德黑兰华人留学生:商店照常营业,水电网正常》发布,提供了战事初期德黑兰市内的生活实况。

6月18日,谢书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讲述撤离伊朗的经历,相关报道《口述|当以色列空袭越来越近,中国留学生36小时逃离德黑兰》于当日发布。6月21日,他就伊朗问题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评文章《在伊朗,我多次感受到民众对美国的复杂心态》于6月25日刊出。

6月19日,王雪羽接受《南方周末》采访,7月5日该报“防务”专栏发表文章《从以伊火线踏上归途》,详细讲述其撤离伊朗的全过程。

王雪羽、谢书缘和问国栋三人还于6月25日共同参与“澎湃播客”节目录制,《来自德黑兰的两条短信:如果历史有另一条道路》于7月1日上线。为进一步传播专业观察与亲历体验,王雪羽与问国栋还在“西北大学伊朗研究”微信公众号的《伊朗见闻录》栏目撰文分享经历。其中,王雪羽的《德黑兰撤离记》于6月26日发布,问国栋的《亲历伊以冲突后的撤离之旅》于7月8日上线。

伊朗与以色列爆发武装冲突后,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高度关注局势发展,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指导在伊学生有序撤离,保障人身安全。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支持学生通过媒体平台分享现场见闻和理性观察,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伊朗的一手信息。有关伊朗局势的相关报道和时评文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助于公众更好理解以伊冲突和中东局势,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伊朗及中东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与社会责任感,也表现出三名研究生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