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简报订阅

【讲座纪要】岳钰教授 | 2025学术月·在地观察中的全球视野

2025年11月18日 01:04:13    来源:

2025年11月13日下午,西北大学宗教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岳钰佛教美术馆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岳钰教授应邀在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树人启智报告厅作了题为“背包165国——在地观察中的全球视野”的专题讲座。本场讲座由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任惠莲主持,区域国别学院副院长李福泉教授、副院长席会东教授参与讨论,学院多名师生听取了讲座并参加互动。

讲座伊始,岳钰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中亚等地的走访见闻,阐述了打开视野对于在地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大学的“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科技手段怎样演进,从事这两大领域以及由它们辐射衍生的众多子学科,终究是由“人”来主导与驾驭的,人工智能时代也不例外。因此,尽可能全面而完整地从多维、立体的视角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便成为形成客观、理性认知的重要基础。唯有打开视野,放眼世界,以善于观察的心灵做好在地研究,方可得其中奥义之一二。

(岳钰教授)

随后,岳钰教授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探索了区域国别学习的创新性关键路径。他通过解析全球多样的文化风俗与艺术形态,系统阐述了如何从艺术视角汲取深厚的地域知识。例如,通过对阿什哈巴德安息古城宣礼塔的解读,揭示中亚与伊朗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关联;借由伊朗乡村门环与门扣的细节,阐释中东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日常生活习惯的内在联系等。他强调,区域国别学的田野调查,其终极目的在于“理解人、建立联系”,唯有深入现场,方能真正把握对象国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逻辑,实现“走出去”与“沉进去”的有机结合。

最后,岳钰教授结合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亲身经历,生动阐述了区域国别学者应从日常细节中洞察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他提出,全体研究者无论专攻何种方向,都必须恪守“知己知彼”的原则,力求以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构建对对象国的认知体系。讲座尾声,岳钰教授与在场师生开展了深入热烈的学术互动。

任惠莲在总结时指出,岳钰教授凭借丰富的影像资料、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与严谨的学术素养,引领听众纵览中亚历史图景,清晰展现了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悠久的文化联系。使得在场师生深刻认识到,探寻不同文明间的互鉴关系,必须秉持刨根究底的学术精神,深刻理解世界各地“人”的观念与行为。区域国别学院师生应以岳钰教授此次将作为启发,对比中外文化实践,主动拓宽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