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主任、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应邀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讲“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名家讲坛”第9讲,题目为“传统世界史学科如何守正创新而与区域国别学双向赋能建构”。本场讲座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韩志斌教授主持,来自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所、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师生聆听了讲座。

首先,在传统世界史学科的“守正”的层面,刘鸿武院长回顾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和学术精神,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家强调的“才、学、识、德”四维的特殊意义,及他自己早年就读中国史本科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研讨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经验,还讲述了他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长大而自小具有跨文化区域生活经历对后来学术成长的意义。
刘鸿武院长指出,学术就是人生,人生的经历与履历,你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见过的人,读过的书,都是一个共同的“知识背景集成图”,影响着你后来的学术研究之路,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有底蕴深厚的生命体验并把这种个体的人生体验提升到国家民族研究事业中来,才有可以做得大学问,做得关注天下的大事业,这就是史学于区域国别学可能具有的特殊支撑意义。

讲座中,刘鸿武院长还结合时代环境讲述了他自己的家庭背景对于他后来前往非洲并扎根非洲一辈子的影响,尤其是他早年在云南多民族地区生活的经历使他对于不同区域间、文化间、民族间的交往交融有着直观而切身的感受,这对他日后研究非洲区域国别问题,研究非洲的传统部族社会如何向现代民族国家过渡及建构统一国民文化等问题的重要意义有特殊的生活感受。
刘鸿武院长指出,自己早年的中国史学术背景使他具备了深厚开阔的学术视野、培养了中国传统史学特有的历史纵深感和文明交融理念,后来在云南大学创设世界史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史、非洲史的硕士博士生,并且通过长期的对非洲文化史、国别史的研究,再过渡到当代非洲国家的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最后是对当代中非关系的研究,这样一个漫长的学术递进拓展过程,对他今日进一步开展非洲区域国别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学术积累与知识叠加的过程。
刘鸿武院长强调,历史的纵深感和开阔感,是传统史学对开展区域国别学研究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国史与世界史也应当贯通起来双向对话研究,知彼知己,两头落地,方可建设底蕴深厚的区域国别学。

而在传统史学“创新”的层面,刘鸿武院长结合他到浙江师范大学创办非洲研究院后,在实践中逐渐提出的“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的建设理念,作了进一步深入说明。
刘鸿武院长指出,如果说他自己早年从事世界史学术研究只是“一体”的话,那么他到浙师大建设非洲研究院后,就是由“一体”而拓展到“六体”了,而且是将这“六体”集成起来,融通过来,实现了“六位一体”,这就是传统史学向区域国别学的创新过渡。
刘鸿武院长在讲座中还详细分析了从“一维到六维”的拓展过程,区域国别学的具体建设过程,及这样一种拓展对今日中国高校创新发展的特殊改造作用:一是推动高校内各学科间的深度交叉组合,刘鸿武院长以中非合作论坛为例介绍了跨学科研究如何服务国家部委的地区战略;二是延伸高校的学科与知识的价值链,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扩展到智库和资政层面。
刘鸿武院长还通过分析中非智库论坛建设过程尤其是2024年推出《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重大成果的形成过程,指出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中国学者与各区域各国家学者共同建构的学问,中国学者只有与对象国家的学者深度合作,在国际交往中实现知识共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国别学。
就此来说,刘鸿武院长明确指出,区域国别学的所谓“交叉性”,所谓“跨学科性”,其实首先是中国学者与对象国学者的“交叉”“对话”“整合”,中国学者只有先“跨出自己的小圈子”,才有可能实现所谓的“跨学科”创新,只有在与对象国学者共同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达成共识,突破传统局限,在相互交流双向交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书写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话语体系。

随后,刘鸿武院长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国别学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问题。他指出,区域国别学不是小圈子读书人的自娱自乐之学,而是服务天下、服务国家的“战略性学科”,这个学科的逻辑起点与发展归属,都必须以重大战略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营造战略性交叉学科学术文化。
刘鸿武院长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一是从西方概念理念模型导向的研究转向服务国家、解决现实问题的自主研究;二是从阐释西方理论的依附研究转向建构自主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创新研究;三是从书斋论道的封门书生研究转向知行合一的开放研究。
刘鸿武院长指出,今天,传统历史学与区域国别学的双向赋能必须建构起一些实体性的、功用型的建设平台,就像创办创新企业一样来创办学科,重视动手能力,在“做”中创新。刘鸿武院长特别强调,学问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空谈出来”的,要像提供可用的、高效的“产品”“商品”一样,提供有用的知识与人才,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区域国家展开全方位合作的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支撑。
讲座中,刘鸿武院长还以过去这些年带领学术团队,在浙江师范大学用非洲区域国别学知识推动浙江省域层面、金华市域层面的对非经贸、文化、产业、教育、艺术合作及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案例,作了进一步形象生动的案例分享。
在互动环节中,韩志斌教授、王猛教授与刘鸿武院长围绕如何开展实地研究,建设与对象国的的区域国别学交流对话机制展开热烈讨论。韩志斌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刘鸿武院长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