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邢来顺教授应邀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讲“西北大学世界历史名家讲座”第24讲,题目为“19世纪德意志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化”。本场讲座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韩志斌教授主持,中东所多名师生参加。

邢来顺教授首先诠释了讲座标题。邢来顺教授认为,“历史化”一词是指“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历史进行新的研究和阐释”。他指出,19世纪的德意志人出于对“建立统一的现代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一政治目标的期盼,开始对德国历史进行新的研究和阐释。这一时期,德意志人从历史中发掘时代之需,为现实政治提供历史的合法性支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古代中世纪寻找强大的德意志民族及国家源头”“从历史中寻找德意志民族统一使命的现实担当者”以及“以历史化的纪念碑和艺术作品拱卫新建立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邢来顺教授
随后,邢来顺教授针对上述三点依次展开论述。邢来顺教授表示,当时的德意志人通过赋予一些历史人物理想化的语义特征,将历史“神圣化”,并把这些神化的历史人物与建立现代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目标相结合,为塑造和改变现实提供历史正当性。
接下来,邢来顺教授指出,19世纪初普鲁士由于领导德意志人民反抗法国,成为了人们赞颂的历史对象。此后,在普鲁士历史学家学派的鼓吹下,普鲁士成了领导德意志民族完成统一使命的历史必然。同时,邢来顺教授也认为,普鲁士历史学家学派过分重视历史学的现实功能,而无视了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将历史研究当作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最后,邢来顺教授表示,德意志人通过纪念碑和艺术作品强化乃至神化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历史使命,增强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意识。

在互动环节中,邢来顺教授针对现场学生提出的有关奥地利民族国家建构及德意志众多邦国如何看待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建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韩志斌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邢来顺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