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晚上九点,西北大学社科处和中东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四十二讲“交叉学科视域下区域国别学与相关支撑学科互构”在中东研究所树人启智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主讲,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主持,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和中东所师生以及其他单位在内近一百多名听众在线下和线上参与了此次讲座。
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教授在讲座开始前的致辞中表示,想做好国别区域研究建设,应该以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路径,在多学科的优势当中,推动建立国别区域研究院和国际组织联合研究院,罗林教授的此次报告一定会给西北大学的社会科学发展带来宝贵的指导与启示。
吴振磊副校长致辞
罗林教授首先分享了关于9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的一些个人体会,追溯了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创建与发展过程,引用牛可教授的文章,表示在学科创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理和学术史的基础,发展出合理的组织方式与行动策略。会议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建立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这个问题,在过程中还提出如何构建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传播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性。罗林教授认为,构建我国自主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应该按照“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智库建设为突破,以外语学科为转型,以小语种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工作思路来进行。
罗林教授认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范围并不完全是按照自然地理划分的,更多是按照人文与民族来划分的。从历史角度来看,最早介入到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的是外语学科,随后是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和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加入,此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学科加入到区域国别学的建构中来,促成了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建设;从实践角度看,各学科加入到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中的契机相异,大多数介入的学科是因为遇到了自身学科的发展瓶颈,需要拓展更广阔的学科边界,也有的学科在这种涉外研究中是作为接口而存在的,具有极端重要性。若将美国的涉外研究作为范本,会发现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制度化与学科化,并且分为区域研究、国际研究和全球研究三个互不统属的部分,以外语项目来推动区域研究项目的执行和发展。在我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备案中心(2017年成立了395家备案中心),举办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相关会议,启动高校学科招生。从2021年开启学科建设的申报过程,到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正式落地。
罗林教授
罗林教授强调,在进行任何的区域国别研究时,都应该注重三点:懂得对象国语言、有在对象国长期生活的经历、懂得对象国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同时,区域国别学还具有四种重要特征:重视外语人才培养和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注重全世界覆盖,具备学科交叉属性,以及区域国别学者依照地理文化区域和国别分别集群形成“区域研究部落”。罗林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中各学科存在着互构关系:外语学科和区域国别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政治学里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文史哲三门学科形成“三位一体”结构,共同促进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罗林教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建构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整体观的建构。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王新刚教授和韩志斌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讲座内容的体会,高度评价了此次讲座的学理性。随后,罗林教授提纲挈领地回答了听众的问题,讲座至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