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晚7点,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在线上举办“西北大学世界历史名家讲座”第13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百慧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生及线上近三百名师生带来了讲座“略谈史料的‘陷阱’”,介绍了其准备史料学课程时的成果与心得。本次讲座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和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闫伟教授做与谈人。
讲座伊始,姚百慧教授首先说明,史料作为研究过去的桥梁,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此前他的研究偏重史料的查找与整理。但在利用史料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史料本身也存在着种种缺陷,因此学会鉴别能够更准确地还原历史现场,在历史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史料。姚百慧教授将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从史料的形成与流转方面讲史料何以产生“陷阱”,第三部分说明如何走出史料陷阱。姚百慧教授从四个方面,从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及动机、回忆性史料等角度,分析了史料形成过程中的陷阱;从史料信息的删改、选择性出版两个角度,分析了史料流转过程中的陷阱;从史源和比较两个角度,略谈了走出史料陷阱的方法。在每一部分中,姚百慧都举了实例说明。
最后,姚百慧教授展示了1971年尼克松访华的不同照片,可以看到不同的照片中出现的人物也不同,由于某些原因,当时公布的照片中有被删去的人物,这说明存在陷阱的史料不仅限于文字史料的范畴,也可能出现在不同形式的史料中。
在提问环节,姚百慧教授针对参会师生的质疑与提问一一做出了回应。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对讲座内容做出了高度评价,并向姚百慧教授提议今后可以就“如何走出史料陷阱”一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交流。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闫伟教授认为,此次讲座在“术”、“道”及历史哲学的层面都进行了高水平的讲解与分析。姚教授在回应与解答问题的同时,对历史是否具有可知性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史料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姚教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最后向中东所在座同学们总结三点:第一,史料是多元的,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要注重一手史料的运用;第二,“史料套路深,使用需谨慎”;第三,史料的陷阱也有变成创新之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