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简报订阅

【讲座纪要】华黎明:中伊关系五十年

2021年07月14日 10:52:31    来源:编辑部

2021年7月13日晚,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西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举办的中伊建交50周年系列讲座第七讲在腾讯会议举行。主讲人华黎明大使带来题为“中伊关系五十年”的专题讲座。华黎明大使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1963年进入中国外交部,先后在中国驻阿富汗,伊朗大使馆和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工作,1988年出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曾多次担任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波斯语翻译,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本次讲座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主持,中东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李福泉教授、西北大学师生以及校外人士共220余人参加了本次线上讲座。

1971年8月16日,中国和伊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伊关系从此迈上新台阶。在中伊建交五十周年之际,华黎明大使以外交官的亲身经历和学者的冷静观察思考为基础,向大家生动地介绍了中伊关系的历史与前景。

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华黎明大使介绍了历史上渊远流长的中伊友好关系,指出中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近代以来,两国都有着相似的被西方殖民侵略的衰败经历。二战期间,中伊开始了近代以来的外交直接接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关系在冷战大背景下一度陷入冷淡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伊关系开始正常化。1971年两国正式建交。

第二部分,华大使生动讲述了建交五十年间中伊关系的发展历程,讲述中穿插了自己担任大使和国家领导人波斯语翻译期间的所见所闻。华大使认为,在建交后的一段时期内,中伊关系急剧升温,高层互访不断,而1979年则成为现代中伊关系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而伊朗则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在中国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下,虽有美国的干涉阻挠,中国与伊朗双边关系依然不断发展,经贸往来频繁。新世纪以来,伊核问题产生,中国积极参与促进伊核协议的签署。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对西方资本的亲睐使得中伊关系小幅回落。随着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退出伊核协议,美伊关系降至冰点,而中伊关系不断升温。今年中伊25年合作协议的签署,给中伊双边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第三部分,华大使分享了关于中伊关系的思考与看法。大使指出,伊朗议题是中美关系中绕不开的一环,美国是中伊关系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中美在伊朗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美国不应指望中国放弃在伊朗的合法利益。华大使认为,中伊两国都有着辉煌的历史,有着近代被殖民侵略的相似经历,当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梦想。同时,中伊经济互补性较强,中国需要伊朗油气与资源,伊朗则需要中国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伊双方有着广泛的合作需求。因此,中伊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也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

在讲座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华黎明大使结合自身观察和外交经验,就伊核协议、中伊25年协议和伊朗新一届总统选举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李福泉教授对华黎明大使关于中伊关系的观点与判断表示赞同,并对大使对中伊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大使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敬意与由衷感谢。